阅读历史 |

第七十五章 老友归乡(2 / 3)

加入书签

颇有点委屈地点了点头:“睡着睡着,忽然胃痛。”

紫鹃咯咯乐着说:“刚刚煮了海菜鱼片粥,本来想叫你起来,又怕你不高兴,现在总算是自然醒了。”

黛玉慢慢地起了身,简单拢了拢头发,洗漱之后便坐下来吃粥,吃了几口,放下木匙,怔怔地想:“不知屏山姐如今到了哪里。”

紫鹃笑道:“总归是还没出直隶的地界,哪里那么快就到杭州了?你还是快吃饭吧,这两天作息颠倒,饿过了时辰,不要伤了胃。”

吃了这迟来的午饭后,黛玉虽然还有些困倦,却不想再睡,在外面走了一圈,采了几支花回来,将瓶中的旧花替换,又换过了清水,然后便只看闲书解闷。

房间中只有黛玉一个人,十分安静,外面树上传来蝉声阵阵,愈发显出周围的空旷。黛玉看了一阵书,放下书卷,忽然感觉这样的一个下午很是特别,身上还带有淡淡的疲倦,如同林中轻薄的烟雾,若有若无地笼罩着置身其中的人,多年来黛玉的生活一直很有规律,所以此时的感受也很是新鲜,颇有远途倦游的情怀。

这一天黄昏之后,三个人吃过了晚饭,又闲聊了一阵,便早早地睡了,次日清晨总算是缓过来一些力气,黛玉与沐雪元一起出了门,沐雪元直接去茶社,黛玉则往彩霞那边赶,不多时到了家中。

贾盈一见黛玉,便喜出往外地说:“姑姑您来了,可把我给想死了,阿鲭也想你,心心念念要跟你学认字呢。”

黛玉:诡异啊,鲭儿虽然不厌烦读书,可是却也未必有这样的积极主动,今儿这是怎么回事,居然如同文曲星附体了一般,如此热心向学?

这个时候闵二娘也一脚踏进了门槛子,偏巧听到了贾盈的这几句话,她哈哈笑道:“真格的这个盈姐儿,这一张嘴拐弯抹角,也真亏了你如此之巧,什么想学认字儿啊,不就是怕我说起见过的那些事情,吓住了孩子?”

贾盈忙笑道:“闵姑姑,您老人家讲述过去的见闻,让孩子晓得一些史事,免得空谈书本,着实是好,就连我们听着也觉得增长了见识,有空儿还要听您老仔细说说,只是鲭儿的功课也该补上,连玩儿了两天,只怕散了心。”

黛玉转过身来,抿着嘴笑问道:“二娘都讲了什么?”

闵二娘往里面走着,说道:“我就是和孩子说了说,往年灾荒的时候,外面都是什么样子。其实我就是说吃草根树皮,那观音土我还没讲呢,就给她们刚刚回来的听到了,赶紧招呼吃饭,我也不是成心要讲,只是孩子磨着要我讲故事,我也没读过那么多的书,肚子里没有几个故事,讲了两天,早就讲完了,这小丫头趴在我的膝盖上,两只眼睛望着人不住地眨,我怎么能不讲呢?想来想去,也只好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和她说说,偏偏她还挺爱听,我就接着讲吧。

讲着讲着,就说到眼前的饥荒,我就和她说,‘阿鲭啊,不要看咱们这家里现在不愁吃喝,外面的人许多都在挨饿,否则你家茶楼的生意怎么会这么好呢?馒头不涨价啊!还按照从前的价钱卖,从前那麦面多少钱?一升也就是十几文,可是这天气旱了半年,现在已经翻上三十文了,倘若再这么旱下去,就跟二十年前那一回似的,一旱就是一年,那可就很惨了’。

然后就说到我当年看到的,树上的树叶和树皮都捋剥得光光的,现如今这城里的人,茄子黄瓜吃腻了,我看有的人就讲究个吃野菜,要的就是那个野意儿,什么蒸榆钱、荠菜团子之类,那种时候哪里有野菜?连野草都没了。村子里都听不到猫狗叫,夜里静悄悄的,若有外面的人来,都没个警醒的,逃荒的人成群的地方,鸟雀都没有地方落,落下来便给人捉住吃了,一路逃,一路就丢孩子,那有儿有女的,先丢女儿,后丢儿子,或者就是卖,能卖个正经人家给人家当丫头小厮,还算是好的,就不知到底是卖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我们阿鲭可千万要看守好这份家业,不要落到那样的田地啊。”

黛玉坐了在那里,咯咯地便笑:“二娘这一番《痛史》,可让这丫头明白了许多,今后读书定然更加努力了。”

闵二娘这也算是口述历史吧,往常作史书的都是那班有学问的老爷们,古今修官史的女子,只有一个班昭,然而那写出来的书也和男人差不多,当然了,她倘若不如此,续写的《汉书》也不能成为正史,不过终究是同一个口径,此时听闵二娘讲一讲她眼中看到的世界,倒是另有一种不同的风味。

贾盈笑道:“穷人孩子早当家,鲭儿懂得了这些,自然立事早。”

闵二娘叹了一口气,望着她们道:“她林姑姥姥,盈姐儿,你们不要怪我话多,我是知道你们这些年来,经历的事情也颇有不少,有的时候便要感慨人世间沧海桑田,可是我直说一句话,你们没有真正穷过,并不知道人穷到了底子,是怎么样子的。那真的是往四面一看,半点缝隙都没有,从心里往外那么的发空,整个人就好像只剩下轻飘飘一张皮,就跟个人皮灯笼似的,都没魂儿了。人到了那个时候,还有什么想法呢?什么都没有了,心里慌得厉害,也不知该怎么样是好,就好像个刚给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