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怦然心动(2)(公爵x伊凡)(1 / 2)
第六章:怦然心动(2)
公爵北上的那一年,穿越寒冷的雪原,华国的北方已进入初春,干燥的风里夹杂着些黄色的花瓣,吹过已经熄火了引擎的钢铁洪流般的城市。
这一年,有很多的工厂关闭,有很多无能为力的普通人流下无用的泪水,对未来充满惶恐,从而滋生出很多黑暗的勾当,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看不见的流血的解体时代。
在’解体’的阴影里,一些人和事物逆流而上,进入了一个鼎盛的爆发期。沿海的D城蓬勃发展,欢庆的节日闻名遐迩,各种各样的舶来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拥挤的街道上。
这一年,罗兰的弟弟罗斌出生了。
他们的父亲刚靠着敏锐的直觉在股市里大赚了一笔,同时告别了稳定的工作加入到了新潮的’公司’里。那时绿色的票子还非常值钱,一张能兑换10倍的蓝票子,用以衡量黄金和石油的价格。人们对产生绿色票子的地方有着强烈的向往,听说不少omega都通过人介绍,嫁给了那边的’地主’,住着大房子,开着豪车。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故事里的生活往往只存在于火爆的电影里。
新闻和现实里的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美好。
这一年,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了不幸的事情,每天都有人死去,无论年龄、肤色和贫富。飞机撞击了大楼、恐怖分子投放了炸弹、导弹错误的轰炸……它们看上去是如此悲惨,以至于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必备谈资。人们一边喝着日耳曼制工艺啤酒,啃着腌黄瓜、盐卤花生和五香毛豆,一边对着桌旁的其他人慷慨陈词着自己的看法,仿佛下一秒就能穿上制服,拿起武器上场打仗一样。
这样的场景在他们当时住的玉米楼楼下的花园里时不时上演,他们的父亲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听的那个。alpha们对国际事务格外关注,为了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争吵得头破血流,转头继续为了几块钱的补贴点头哈腰。
对了,玉米楼也是那个时代遗留的产物之一。华国的北方人大多住在这样玉米楼里,条件好些的有着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差一些的择要同他们的邻居共享除了单间卧室以外的地方。它混凝土的外观,浅色的金属窗框和刷了半截绿漆墙壁组成了工业时代独有的重金属朋克精神。
这一年,人们的谈话间出现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
外国人的姓氏又长又重复,还有大名和昵称的区别。谈论新闻的男人们区分不出这个夫和那个夫是否有亲戚关系,也算不清一串名单中有多少个谢廖沙和安德烈,只有真正有名的人和团体才能被记住。
狮心军团的亚历山大算一个,他的挚友、战友和情敌马克西姆也算一个。
马克西姆战死沙场的消息在许多地方都上了新闻,一些军团的崇拜者和军事爱好者自发组织活动,悼念起这个有着传奇一生的男人来。他降生在末代王朝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曾出入于宫廷,读过皇家军事学院,上过绞架,闹过革命,坐过牢,和某个华国将军的女儿结过婚。如今,他靠自己英勇牺牲救了许许多多人的生命。
“我记得他老婆娘家姓郑。”
“姓郑的将军对得上号的大概有那么一个。他们那一家应该前些年就移民了,带着大笔贪污的钱去大洋彼岸过富贵的日子。”
“用现在的话说,马克西姆一家可真称得上满门忠烈,死的一个都不剩了。”
“我听说他和华国的前妻有个孩子来着。”
“那是个女儿,而且还跟了妈妈,算不上是正经的继承人。说到底这个家族已经死光了。”
在alpha们与众不同题材的八卦声中,尚在襁褓里的罗斌翻了个身,继续睡自己的午觉,对外面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他的哥哥,马上就要读小学的罗兰倒是对马克西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主要原因归咎于新闻里他的照片实在是太帅了,而且在不短的时间里遍布D城的大街小巷。
北方距离寒冷的雪原很近,再加上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两个地方的人对彼此总有一种微妙的亲切感。
马克西姆去世的时候已经超过五十岁了,除了眼角的皱纹和嘴边的法令纹有些明显以外,他在华国人的眼中和三十出头的外国人没有任何分别。照片上的男人半侧着脸,微微歪着头看向照片外的人,双眼里是比少年更加热情纯真的光芒。他的嘴角轻轻上扬,没有戴帽子,红色的头发被梳理成一个精致又高贵的大背头,深色的制服上是成排沉甸甸的勋章和闪闪发亮的银色狮头。除了他面颊上一道浅浅的伤疤,没有人能把这个看起来快乐又积极的英俊男人和血腥的战场联系在一起,从骨子里透露着一种苍凉而质朴的浪漫。
“你在看什么呢?”他的爸爸注意到自己的孩子正看着4:3的彩色电视屏幕里的人出神,忍不住好笑的问道。
“他在看新闻呢。”他的父亲随手换了个台。“是觉得外国人很帅吧。”
“这去世的是个名人呢。”他的爸爸回忆道。“我读高中的时候正是他最出名的时候。”
“是啊,狮心军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