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4页(1 / 2)

加入书签

彍骑为天子亲兵,兵力分隶十二卫,每卫一万人,御前羽林军与宫中左右监门,历来皆自彍骑之中选拔调动。

余下兵卫,则分东西二营驻扎,在此拱卫京师,以防外敌来犯,亦可随时奉天子诏令外出征战。

而这西营六万兵力,便为赵钦明所领。

此时听晏泯将自己与诸侯做比,赵钦明眼神微闪,摇头道:“赵某深受皇恩,肩负护卫京师之职,一日也不敢怠慢……”

谈及皇恩,便不禁有些悲戚地叹了口气。

而后,错开了话题,与晏泯问道:“竟不知晏东家是何时入的京,不知是何要事,竟能劳得晏东家亲至?”

数年前,他领兵于北庭平乱,曾得当地以晏氏为首的富商资助钱粮,晏氏出手阔绰,数次资助,不仅让他军中不再吃紧,甚至还能大有富余——

至于这些“富余”最终落入何人口袋,自然是无需多言的。

而这晏氏行事颇殷勤周全,除了钱财之外,还曾赠他美妾,那两位西域美人实乃绝色,如今尚被他养在京中别院。

拿人手短,一回宴上,他酒意上头,便随手摘下贴身玉佩,赠予了这晏氏东家,允诺日后晏氏若有用得上他的地方,只管开口。

而后他大军凯旋,回京数载,去年顺利升任彍骑西营统领,而晏氏从未使人寻过他,他甚至已日渐要忘却此事了。

直到方才见到这枚玉佩……

没人希望“债主”上门,尤其是在此等敏感关头——

面对他的询问试探,晏泯道:“晏某喜好热闹,本是想一睹圣人千秋节诸方来贺之盛景,岂料短短数月,京中竟接连生如此变故……如今朝堂生变,永阳长公主意图把持朝政,这般局面,实是让人意外。”

赵钦明一时只是叹息点头。

“据闻朝中士族官员,日前曾拜访过赵将军……”晏泯问道:“料想应是为了劝说赵将军出兵入城,行拨乱反正之举?”

赵钦明眼神微闪。

中书省那帮人找到他,恐惊动永阳长公主,皆是私下前来,面前此人,倒是消息灵通得很……

他不动声色地道:“是有此事,但赵某不能答应。”

正因于此处碰壁,不得已之下,那些士族才有昨夜暗赴定北侯府之行——

此时,这赵钦明说道:“赵某肩负守卫京师之要任,于此飘摇时局,实在不敢妄动。且我不过一粗人而已,宫中之争,孰对孰错,难以分辨清楚,永阳长公主到底是皇室出身,淮阳郡王究竟为何人所害,更是尚无定论……”

他面色纠结不定:“彍骑为天子亲兵,本也不受中书省所辖,那些士族官员之言,我不敢尽信,只恐一时不察被人做了刀使,万一犯下那无可弥补之过,便当真要成了千古罪人了。非但是我,那东营卫,也是不敢擅自出兵的。”

“赵将军思虑周全,乃是大盛之幸。”晏泯道:“若谈对错,永阳长公主姓李,与中书省之争,自是一时不好论对错,可若是其与李氏其它子弟相争帝位呢?”

赵钦明看向他:“晏东家的意思是……”

“于此时保持中立,看似稳妥,可待风波消定后,谁又能保证那得胜一方,事后不会借故追究赵将军一个不肯出兵的失职之罪?所谓中立,也极有可能就此得罪两方人马,赵将军固然也可以无诏不可擅自出兵解释一二,可对方到时大权得掌,若想秋收算账,总能找得到借口与机会……”

赵钦明听得怔住:“我倒未想得这样深……之后局面如此,谁又能说得定?”

“正因是谁也料不准结果如何……然无论今后谁人稳坐高位,大权更迭之下,又岂容得下立场不明的外人?须知,彍骑历来是‘天子亲兵’,自然要交由真正信得过的人掌管方能安心——”

晏泯将赵钦明的神态变化尽收眼底,循循善诱道:“赵将军既手握六万精锐彍骑,又何苦非要将自己置于如此被动之地?女子称帝,终究名不正言不顺,赵将军何不亲自扶持新君,整肃乱象?”

“扶持新君……”赵钦明下意识地皱眉思索着:“淮阳郡王被人毒害,虽眼下生死不明,但到底是中书省所选立的新君……我若于此时另择他人,恐是不能服众的。”

“寻常宗室子弟,自是无法服众。”晏泯含笑道:“可若是为大行皇帝嫡子的湘王殿下呢?”

“……湘王?!”赵钦明意外地看着他:“湘王谋害储君,被贬为庶人,已被流放出京,罪人之身,岂还有其它可能……”

“所谓罪人之身,谁又能说不是被人污蔑构陷?”晏泯抬眉道:“当下看来,谋害太子之事,从中得利的永阳长公主之嫌疑远要比湘王更大——”

赵钦明面色一阵变幻。

“迎回湘王,赵将军出兵肃清罪人李蔚一党,师出有名——”晏泯道:“待得湘王殿下登基,赵将军之功,试问何人能比,日后之位又有谁人可以撼动?”

赵钦明眼中反复,却已显炽色。

他双手扶在膝上,手掌时而攥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