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5页(1 / 2)

加入书签

而且写作这东西,本身也没有绝对公式。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只能说大部分症结能用通用的理论去解释,指出一个方向去改进努力。而能否有突破,得看作者本人有没有试错总结反思,摸索出自己的路。

这是谁也帮不了的,自己的文章,要自己写。

进入四月,府城赶考书生明显变多,也有了区分。

二三月里来的考生,多半是要来居安府乡试的,过来就为了提前找地方落脚备考,免得来晚了手忙脚乱。

到四月后,就有考生只是途经居安府,短暂歇脚,就往京都去。

从赶考时间上,可以推断出考生老家所在,还有自家家底厚薄。

叶存山说:“我们之前考试,离府城就三天左右的路程,所以不急着走,但也是穷,不然可以提前来占位置。”

叶存山考试,从未提前这么久出发过。

到外地的每一天,都是银子。

吃喝拉撒,全要花钱,一般人负担不起。

部分家里实在远的就没办法,没个地图,稍微生疏点,走偏路,要花时间再绕回来。

赶考路上千般苦,一般话本里,能写几样出来?

随着外地考生变多,云程为了抬风评,防止有人趁着考生们心思敏感时搅混水的话本,也慢慢有了反馈。

跟府城本地的“好看”、“意料之外的吸引人”不一样,这是正正经经在赶考路上的考生,聊天时会有附带提起这一路遇见的温暖小事。

经过某户人家得了一碗粗茶;赶路途中遇乡民牛车捎带;山野露宿采了野菜蘑菇。

是很微小,平时会被苦难掩盖的小幸福,被人点出来以后,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都添了点趣味。

这条路还是长,还是苦,漫漫看不见头,也不知道这么辛苦一遭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可他们也并非全无收获。

在这种基调里,有部分声音说云程这间话本铺子是在嘲讽天下穷书生,叫他们别做白日梦,都没几个人搭理。

真说得过激了,还有人跟他理论,“那路本来就是一步步走过去的,即使是其他话本里,穷书生遇见了神女妖女,也没被一个术法送到京都,更没免考当状元,我们本来就是要自己过去,自己考。既然这样,什么帮助不是帮?不希望别人帮你你就自己去闯。”

这些反馈,在考生增多以后,声音就趋向正面。

云程最初想要效果达成,还在信件纷至沓来时,收到了一封京都的回信。

是大舅舅写来的,这次内容不多,一封写家常,勉励叶存山,也夸云程,再说他们最担心的事,表明去京都后,宅子的事不必担心。

云程就怕大舅舅要送宅子,急匆匆翻阅了第二封信,知道这宅子的来历后,他心脏跳跃的速度就急速加快,久久没平静下来。

是圣上赏赐的宅子。

年前定稿,初五发售,正月里,《赶考路》这部话本就被书商们销往各地,其中自然有京都。

云程因为身世原因,跟太师府有关系,在身世被爆出来后,获得了诸多关注,在天子那里也曾留名。

一来是程蕙兰当初失踪,太师府找人十几年,找遍了大乾国土,偏远地区的人都知道国法里有一条是不能买卖人口。程蕙兰没找到,她儿子找回来了,在京都有过一阵热议。

二来则是由宋锦的事,引出一桩官员清算案子。溯及源头,云程的名字经常被提及。

这两样足以让天子对他的名字熟悉,再到培训班这件事热热闹闹持续一年,获得好评无数,没去参与的书生,买了教案,都说写得诚恳,这种教学经营方式,还有乐于分享的品行,又在天子面前得一次名。

这次得名并非是话本写得好,愿意分享品德高,而是这种教学模式,天子有意采纳,要让普通百姓也有一技之长。

这其实是在慈善画册上面的三个方子递到案前时就有的想法。

藕粉、肥皂团还有蜂窝煤,惠及万家,是普通小老百姓都能做的东西。

但朝廷要推行一个东西,少不得层层商讨,也暂时没想到合适的教学方式。

纸墨贵,普通民众不识字。

离得远了,皇帝管不着,怕这好事办下去,成了某些人搜刮民财的方式。

培训班就不错,各地本就有官学,就看具体教什么了。

天子面前得名的人,近臣平时就乐意多收集消息。

铺子里其他人的作品不用拿到台面上,云程难得产出一部话本,还刚好贴合今年乡试的主题,就被人买了,献给天子。

书里内容偏向平铺直述,又极具画面感。

这些从偏远山村出来的学子们,一路上的见闻经历都牵着人心。

从山村出来后,陆路进山林,再入其他县城,走过一段大路,期间也转过水路。

他们赶考路线,像是在描绘一幅生动的山河画卷,各地风俗人情与朴实百姓都跃然纸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