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5页(1 / 2)

加入书签

“挺红火的,也好啊,客人真多!”小赵说着,也坐在了板凳上,放下扁担,搓搓手道,“于婶,我也来碗豆浆吧,多放点糖。”

“那你等等,我给这二位上了再说。”

于老太笑笑,端来两碗豆浆放在朱标面前,她的年纪大了,眼神可不差,一下子把朱标沐英看得清清楚楚,发现他们气质突出,不是普通百姓。但她也没什么想法,毕竟她和胡老汉都是普通百姓,没犯过事也没惹过人,只以为这是自家的东西好吃,达官贵人也不嫌弃,当下又高兴几分。

胡老汉这头忙完了,站在锅边,大声道:“小赵,我可和你说,老辈人说好人有好报,那可是不假啊。我能有钱在这里开铺子,那是有仙人相助的!”

铺子里的客人们,包括朱标两人,都把耳朵竖了起来,一张张脸从碗里抬起来,把目光从食物上移开,或直白、或隐晦地看向了胡老汉。

穷人一夜暴富,富人一夜破产,老婆偷人,老公出轨,街口吵架,巷尾抓贼,这些事情从来就让人津津乐道,兴趣大起。

胡老汉这一段话里头,还包含了志怪神话元素,怎么能不叫人好奇。

感受到大家的注意,胡老汉脸上红润起来,咳嗽几声,讲起这个不知道和别人说过几遍的故事:“那是个狗都睡着了的晚上……我从外头归家以后,刚躺下就有人敲门……”

过了这么久,这故事经过时间的加工,已经逐渐完善,被胡老汉说起来,跌宕起伏,有头有尾,细节真实,一时间着实是吸引到了朱标。

他听着听着,发现故事中的乞丐似乎在哪见过,等听到这乞丐自称颇杂,贫僧、贫道和我都用时,才发现这不就是周颠嘛!

没想到他刚来应天府时还有这样一段遭遇。

胡老汉还在讲:“然后呀,我老伴低头一看,那萝卜叶,萝卜杆,都变成了金子!”

铺子里响起一阵抽气和嘶声,大家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你们看我一个普通老头,怎么有钱在这寸金寸土的地方卖豆浆嘛,当然是有奇遇,否则八辈子也攒不够钱啊。”

几个知道地皮行情的人不由点点头。

于老太嫌弃道:“你就知道说这些,那是仙人心肠好才给你点好东西,你自己上杆子上秤,也不看看斤两!”

她嘴里这么说,但大家都能瞧见她越发放大的笑容,显然老太太也是高兴的,既为这笔钱高兴,也为这缘分高兴,不失有点炫耀的感觉,但更多是质朴的可爱。就好像一个地里的萝卜骄傲地展示自己的红艳般喜人。

沐英偷偷问朱标:“标儿,这是不是真的?”

朱标也悄声道:“我看不假,周先生确实是这样的人,这事情他做得出来。”

胡老汉这时又说这位仙人最后去了镇妖处,他们以后说不定还能再见,到时候少不了好好感谢一番。

这让朱标的判断有了证据,也让他放心下来。两位老人家怀揣重金总不太好,引来歹徒无法对付,但加上个镇妖处,就没几人能想不开去偷盗行凶了。

油条已经消灭完了,豆浆也下去一半,周围声音嘈嘈杂杂,经过一个故事,大家气氛融洽许多,相互聊起天来,快到中午了,早餐店也即将收摊。

小赵道:“说起镇妖处,诸位可能还不知道,我家离那里近,昨天早上,门前小河边儿,道长们给搬过来一个石桥。”

“桥还能搬么?”立刻有人问。

“普通人当然不行,但道长们就不一样了,听说道家的法术,什么都能干呐。”

“哎,你别不信,那桥我也见了。”一人接着道,“样式有些老,但还怪好看的,十分大气,架在河上头,走起来方便不少。”

“是好看,就是有点邪乎。”

“对,我听说到了半夜,它会拔腿自己动,河里的鱼还会和它聊天。”

“是不是妖怪,报给镇妖处吧。”

“就是镇妖处放下的,还报什么。”

“就算是妖怪,也是好妖怪。半夜动不动我不知道,我对门的寡妇去洗衣服时,不小心掉进水里,她以为自己就要死了,结果一股浪,河里起浪,把她送到岸边,什么事也没有。”

众人又是一阵惊叹。

沐英也再次看向朱标,有些好奇。

“是很厉害的灵物,我一会儿给你讲讲。”

沐英点点头,非常期待,他对朱标的所有事情都抱有了解的欲望。

给胡老汉递过钱去,他们离开早市,步行前往城门,也没有亮明身份,就那么排着长队出去了,自是又有一番趣味。

当年去燕雀湖,是乌品出手消除了沐英的记忆,它那时和朱标刚认识,彼此都有防备,又怕外人插手,故而用了法术。

朱标对自己的情况不了解,还没遇到张中与刘伯温,也就没有擅自告诉沐英真相。后来沐英到处去打仗,没空与朱标多相处,朱标也就没空去说,现在有了契机,便将事情和盘托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